曾国藩是成功的。在建湘军之前十年七升,官场得意;在建湘军之后,平定太平天国运动,军功卓著。不仅如此,文章还写得好,写得多。立德、立功、立言三不朽的伟人,名符其实。
史学家说,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,孔子和王阳明算两个,曾国藩算半个。其实,我觉得,孔子并无战功,甚至连官位都不高,他的地位主要是后期统治者把他拔高了。孔子仅仅是一个理论家,而老子的理论水平比孔子高。王阳明官位稍高,也有军功,但是其军功只是镇压了一个小地方的判乱而已,远远不能和镇压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相比。当然,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,著书讲学,在知识分子之间的影响力很大。知识分子总是把纯粹理论家的地位抬得更高,情有可原。但是如果比起实践上的成功,这两位都是小学生。
在理论方面,曾国藩比前面两位缺少了创新。但是,孔子真的有什么创新吗?他所提的仁,无非是反应了当时社会相当一部分人的本能想法。君王爱护子民,群众之间也相互爱护。这种想法,孔子提,别人也提,只是孔子名气大点,孔子提出来了,后来几千年的人再提就没功劳了,不是这样么?再说王阳明的心学,致良知,知行合一,无非也就是个教人们向善做事的口号,也不是像牛顿一样发现了什么科学规律。他们的理论有什么严密的逻辑推导关系吗?没有!主要是一些对社会有帮助的伦理学教条。和他们比起来,曾国藩只是没有提出一个新鲜概念而已。
但是他的著作是中国古代伦理学的集大成者,即使放在现代社会,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、如何提高自身修养,具有很强的普遍指导的意义。如果一定要套上一个概念,不妨称为“曾国藩家训”。
所以,适当压低点伦理学家的价值,就能发现,中国历史上真正能做到立功、立德、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曾国藩!对企业家、公务员来说,要想获得实践的成功,在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学习效仿的人就是曾国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