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浦来德私募基金有限公司
您的位置:首页 > 庞剑锋读曾国藩 >

庞剑锋读曾国藩

咨询电话:
咨询电话:

庞剑锋:曾国藩式稳健在军事上的体现

曾国藩式稳健就是防守式进攻。在冷兵器时代,占据了一个城市,利用城墙等军事建筑来防守,是比较省力的策略。而进攻者要冲上城墙,必须架上云梯,自下而上地进攻,非常不容易。所以,防守比进攻容易。蒙古消灭南宋的时候,碰到了重庆市内一个小小的钓鱼城,战无不胜的蒙古大军硬是没有攻下来。而曾国藩本人是书生出身,并不擅长指挥作战,如果双方对攻,以进攻对进攻,曾国藩缺乏应变才能,以致几次被石达开逼入绝境。

曾国藩的战术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“扎硬营,打呆仗”。湘军一般情况下,半日行路,半日筑营。这样一来,士兵们可以保持充沛的体力,不致成为疲惫之师。所以湘军首先立于不败之地,再逐步推进。逼近南京城后,湘军的办法便是挖深沟,扎硬营,把城市团团围住,断绝城中太平军的粮食弹药,等待李秀成率军前来救援。依靠坚固的营寨和壕沟,湘军极大地消耗了太平军的兵力之后,让李秀成救援不成。最后用挖地道、爆破的方式炸毁城墙,攻陷城市。

这种战术也和曾国藩倔强、坚韧的性格有关。曾自认为是文人,不懂得指挥作战,制定的作战原则是:“打仗不慌不忙,先求稳当,次求变化;办事无声无息,既要精要,又要简捷”。

捻军是如何被消灭呢?

捻军原名捻党,是淮河流域的农民起义军,起于清朝初年。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,继而北伐,纵横于淮河流域,削弱了清朝的统治。太平天国败亡后,太平军将领赖文光等率领残部和捻军会合。捻军将领张宗禹、任化邦等自愿接受赖文光的领导,赖文光用太平军的制度训练捻军。捻军经过赖文光等的整顿后,战斗力空前提高。

清朝派出了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率领精锐骑兵,去剿灭捻军。僧格林沁是一个很能打的将军。他吃饭时,听说哪里发生了扰民事件,会立刻翻身上马,怀揣馒头数个而往。他与士卒同甘共苦,士卒不眠他不眠,士卒不吃他不吃。就是这样一个好将军,采用了长驱直追的硬拼进攻策略去对付捻军。结果呢?由于一直在奔波追击,士兵十分疲惫。18655月,在山东曹州以西,僧格林沁军队被捻军包围,全军覆没,僧格林沁阵亡。

清政府大惊,急忙命曾国藩前来剿捻。曾国藩奉命后,拼凑湘军五千,奏调淮军五万,组成作战兵团。曾国藩总结了僧格林沁的教训,向清政府陈述了自己的策略。他认为,僧格林沁亲统骑队,追击捻军,日行七、八十里或百余里,步兵落后,难收步骑相辅之效,终于为敌所乘;而他统率的部队,以步队为主,骑队为辅,伙食自备,军行缓慢,每日不过二、三十里或四十里。而捻军多为皖北、鲁西之人,每年秋收季节,必回皖北、鲁西一带采购粮食,所以,捻军的活动仍有规律可循。因此,他制定的策略是“重点设防于苏、鲁、皖、豫四省十三府州之地,十三府指江苏的淮安、徐州与海州;安徽的庐州、凤阳与颍州;山东的济宁、兖州与沂州;河南的归德与陈州,以上府州为“捻匪”来去必经之路。他进一步提出以济宁、徐州、凤阳府属的临淮关与陈州府属的周家口为重点中之重点,在该地设立大营,驻扎重兵,屯储粮秣军械。一省有惊,三省往援,援军粮秣弹械取给于大营。”曾国藩认为,只有重点设防,才能改变“尾追”之局,“以有定之兵,制无定之贼”。

但是防守策略不意味着每个局部防守一定能成功。曾国藩兵力有限,设防地区太多,沙河、贾鲁河、运河防线,都被捻军打破了。 1866年冬,曾国藩在军事上连遭失败,引咎辞职。但是曾国藩认为,剿捻不是失败于战略方针,而是失败于他指挥淮军的掣肘太多。李鸿章继续剿捻,仍然遵循了曾国藩重点设防的战略方针,终于1866年冬,血葬了驰骋黄淮平原的捻军。

必须指出,李鸿章的包围策略也是多次失败,并非一下子就成功。但是多次围追堵截,包围战,以防御为主,打起来自然轻松很多,捻军粮草不够,所以只要坚持下去清军总有成功的时候。

投资也是一样,首先要立于不败之地,不见兔子不撒鹰,在把握很大的时候出击一次。虽然收效比较慢,但是持之以恒,复利的力量是很大的。如果每天都是重仓出击,相当于战争时一直在进攻,难免遇到挫折,甚至遇到重挫。正确的投资策略,不是用很高很精湛的短线操作去取得成功,而是应该减少出手次数,是用防守式进攻。在牛市的时候重仓出击,或者在平衡市的下沿重仓出击,这样就轻轻松松取得成功。这就是投资的曾国藩式稳健。



合格投资者认定

浙江浦来德私募基金有限公司谨遵《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》之规定,只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宣传推介相关私募投资基金产品。

 

阁下如有意进行私募投资基金投资且满足《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》关于"合规投资者"标准之规定,即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,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 万元,且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。请阁下详细阅读本提示,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“接受”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。


接 受 放 弃
联系我们加入我们法律声明
浙江浦来德私募基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5159662号  |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010-6621 90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