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国藩有句名言“处大事当如小事,处小事当如无事”。这说的是处理事情的节奏。西方哲学家会分解事物,会逻辑推理,但他们的词典里没有节奏的概念。作为东方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,曾国藩非常注意处理事情的节奏,并认为“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。”
节奏这个概念,缺乏量化。究竟多慢算安祥,多慢算从容?没有标准答案,只能从实践中靠经验体会。
比如打高尔夫,动作太快了容易打不好。打得好者,往往看起来很从容。但是,动作太慢了也不行。从容是一个经验的结果。比如做投资决策,也是一样的道理。太快了,失之草率。过慢,则可能错过机会。
何谓安祥从容?我觉得,大概是比本能反应稍微慢一点,不感到紧张。
做投资,打高尔夫,做到安祥从容,并不难。难的是战场上做到从容。
曾国藩点评湘军名将李续宾:“不特平日从容整理,即使临阵,也回翔审慎,定静安虑。”可以想象,李将军面对刀枪林立的敌人,面对生死存亡,调度各个分队的士兵。一般人在战场上有畏惧心理;克服了畏惧,替以勇敢狂暴,是第二重境界;更高境界,就是既不畏惧,也不狂暴,而是理性分析,从容应对。
连生死都能从容,还有什么不能从容呢?
说起军事指挥的安祥从容,不得不提东晋名士谢安。淝水之战,谢安充分地展现了他超乎常人的从容淡定。捷报传来之时,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。他看了看战报,然后随手放在一旁,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。客人憋不住了,问他什么情况,谢安平静地说:“哦,没什么,孩子们打赢了。”直到客人告辞,谢安才表露出心中的喜悦,他跳跃着回到屋里,过门槛儿时,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。
面对实力强于自己数倍的百万雄师,谢安内心固然也会害怕,可是作为部队的灵魂人物,他若慌了,整个团队就泄气了。淝水之战,正是谢安的淡定和从容,给了将士们一往无前的底气。
谢安的从容是装出来的从容,并非发自内心的从容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曾国藩的安祥从容更胜一筹。然而,话又说回来,能装出来安祥从容,也是一种修养的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