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曾国藩作为儒家知识分子,认真读过朱程理学,第一追求是修身齐家。修身齐家的副产品是治国平天下。有了高官、军功自然可喜,但是时刻不忘修身齐家,戒骄戒躁,去掉浮躁之气,就能沉得住气。一个单纯追求事业结果的人,由于把事业看得太重,可能沉不住气。一旦成功了就有些范进中举或者小人得志的心态,过于兴奋而失态甚至发疯。一个追求自身修为的人,对结果看得没那么重要,至少不是唯一重要,所以往往能沉住气。
曾国藩对修身齐家的重视程度可以从一些家信中看出来。道光二十三年,曾国藩给弟弟的信中说:“今人都将学字看错了,若细读‘贤贤易色’一章,则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。于孝弟两字上,尽一分便是一分学,尽十分便是十分学。今人读书皆为科名起见,于孝弟伦纪之大,反似与书不相关。殊不知书上所载的,作文时所代圣贤说的,无非要明白这个道理。若果事事做得,即笔下说不出何妨?若事事做不得,并有亏伦纪之大,即文章说得好,亦只算个名教中罪人。”所谓“孝悌”,就是对长辈孝顺,对兄长尊敬,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。《论语》中说,一个孝悌的人,是不喜欢犯上的,也不会作乱。曾国藩认为孝悌才是大学问,写出来仅仅是锦上添花,写不出来,只要能做到,就是有学问。
与曾国藩相反,一个不重视修身齐家的人,如果得势了会怎么样呢?能沉得住气吗?青年洪秀全,没有考上秀才,对儒家经典思想并无认同感,只有对科举制度的怨恨。青年洪秀全,由于对社会不满,因而希望社会公平,吸收了基督教的思想,所以创立了拜上帝教。之后,定都南京之后,作为最高领导人的天王,洪秀全都干了啥呢?洪秀全从来没有出过南京城,连天王府都很少出去走走。据《江南春梦笔记》记载,天王府里有爱娘、嬉娘、妙女、姣女等名份者共208人,24个王妃名下又有姹女、元女等名份共960人。所以,天王府的妃嫔有一千多人。而据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所说,“我88个母后,我是第二个赖氏所生。”而咸丰皇帝,一共才18位妃子;咸丰的父亲道光皇帝,一共19位妃子。可见,洪秀全在后宫上所花的时间精力远远超过他的对手。1851年金田起义,短短两年时间就定都南京,从穷困潦倒的落第秀才到南京城的天王,洪秀全的成功来得太快一些了。个人修为上没有一些定力,要沉住气有多难?
顺便说及,同样定都南京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,是否能沉得住气呢?朱元璋不是儒家知识分子,但是他完全接受了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“高筑墙,广积粮,缓称王”的策略,作为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。而同期的张士诚十八根扁担起家,第二年就称王,国号大周,于是成了元朝的军队的重点进攻对象。陈友谅勤王之后,时隔两年称汉王。这样看来,洪秀全1851年金田起义,当年就在永安封王,是着急了点。从职业来看,张士诚本是盐商,陈友谅本是渔民,朱元璋原来是和尚。比较这三者,大概还是和尚的定力高一点。
曾国藩不仅是一个儒家知识分子,而且学会了老庄之道,所以后来的他更加沉得住气。曾国藩写道:“以才自足,以能自矜,则为小人所忌,亦为君子所薄。----老庄之旨,以此为最要,故再三言之而不已。”骄傲自夸,不仅会被小人嫉妒,也会被君子所鄙视。曾国藩成为翰林院的庶吉士那一年,他回湖南住了一年时间。第二年,也就是道光十九年,回京临行之前,祖父星冈公曾经告诉曾国藩“尔的官是做不尽的。尔的才是好的。但不可傲。满招损,谦受益。尔若不傲,更好全了。”当时的曾国藩,进入了翰林院,在湖南当地已经很有名气了。所以,祖父怕他骄傲自满。祖父遗训,对后来的曾国藩成长有很大的影响。
后期的曾国藩,经过胜利和失败的双重考验,总结出来运气很重要的道理。对成败就看得更加开了,所以更加沉得住气,更加淡定了。曾国藩说“三分人事、七分由天”,又说:“吾人只有进德、修业两件事靠的住”。为什么呢?因为进德、修业这两件事是完全由自己可以掌握的,而能否平定太平军,能否在事业上成功,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太平天国是否内讧、腐败等等因素,取决于天意。据朱克敬《瞑庵杂识》记载:“曾文正公尝谓吴敏树、郭嵩焘曰:‘我身后碑铭必属两君。他任捃饰,铭辞结句吾自有之,曰:不信书,信运气。公之言,告万世。’”不信书,信运气,这是极端的说法,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曾国藩晚年对随机因素的感受颇深。
如果说曾国藩能沉得住气,那么为什么要两次投河自尽呢?我觉得这是曾国藩在演戏,表明自己忠君爱国,敢以身殉国。在一般情况下,打了败仗还活着回来是没有面子的,是要受惩罚的,轻则棍棒,重则杀头。投河自尽未遂,就可以减少自己的罪过了。这就好比三国时期,曹操的马踩踏了庄稼,曹操要拔剑杀自己的头,被众人制止,最后砍了几根头发了事。
总体而言,曾国藩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儒家知识分子,更是一个可以坦然面对胜利、沉得住气、不骄不躁的大格局之人。做股市投资的人尤其应该学习曾国藩沉得住气的品质。股海波动,赚了点钱就沾沾自喜,亏了点钱就闷闷不乐,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背后的逻辑上,忘记随机因素的存在,这是投资大忌。股票涨了,是不是运气好呢?股票跌了,是不是运气差呢?先问问这个问题,才能排除涨跌的表面现象,进入逻辑分析的内在过程,才能对一个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拿捏得准确。就算真的是因为对问题理解深入,逻辑把握正确而赚了钱,又有什么值得骄傲呢?骄傲只会招致小人嫉妒和君子鄙视。谦虚是一种美德。哪怕仅仅表面的谦虚,能装出来,装得像,就是一种美德。不断地装谦虚,装久了,必然内化于心,成为自己真正的品质。这就叫修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