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有才华的人,言语犀利,容易得罪人。所谓“刀子嘴豆腐心”,并非最好的处事方式。他们若能学习曾国藩的批评艺术,会更加成功。
曾国藩在同治五年八月十五给吴坤修的信中,写道:“阁下昔年短处在尖语快论,机锋四出,以是招谤取尤。今位望日隆,务须尊贤容众,取长舍短,扬善于公庭,而规过于私室,庶几人服其明而感其宽。”大意是,你以前说话太露锋伤害人,现在地位高了,要注意宽容,公开场合表扬人,私下批评人,人家会感激你的明智和宽容。“扬善于公庭,而规过于私室”是很经典的人际交往理念,这样既保护了别人的尊严,也达到了改进的效果。不论是在企业管理上,还是对家庭关系上都可以使用。
托马斯沃森父子共同打造了IBM这个国际大公司。而小沃森年轻时浪荡不羁,属于花花公子式的人物,不被人看好。即使如此,老沃森悉心调教,并且把经营之道传授给他。沃森父子为每一件重要的事情而争执,如扩大公司的贷款问题等。但是,老沃森从来都是公开场合表扬小沃森,树立形象和威严;私底下对小沃森的不足之处再以建议和批评。在小托马斯·沃森的《小托马斯·沃森自传》中提到:“当着众人的面,父亲总是夸奖我,表扬我;别人也曾告诉过我父亲是怎样说我聪明能干,是个当经理的料。然而私下里,父亲和我曾经发生过激烈的争吵。”
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也非常适合用于家庭关系中。某位《我不是药神》的演员在参加电视评论节目中,评价他的老婆(曾经是浙江卫视著名主持人)时,嘲讽其拍戏不专业。这个采访播出后,网友一片骂声。原本这种事可以在私底下,对着妻子建议。而在公开场合批评,显得风度和智慧不够,同时也影响夫妻关系和公众形象。
2009年,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以来首次访华,在被问及有关互联网的问题时,他说:“我也应该很诚实地告诉各位,作为美国总统,有的时候我还是希望信息不是那么自由地流通,因为这样我就不需要听到公开场合中人们在批评我。”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都对公开场合的批评不能完全接受、内心会受影响,更何况身边普通的朋友、孩子呢?
期待别人听到自己的批评后能从善如流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别人有缺点就马上指出,是对别人好。批评对事不对人。这些说法都貌似有道理。可是,当在公开场合被批评的时候,谁不在意自己的尊严?真正的圣人有几个?所以,对别人要求不要太高。曾国藩所谓的“拙诚”,并非简单的就是就事论事,一切坦白,而是要照顾他人的感受。
一般来说,文人更容易犯当众批评他人的错误。因为文人往往把学术交流和人际交流混淆。
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在著名高校做行政工作,向我抱怨她的领导。在下属立功的时候,领导只是轻描淡写地表扬一下;而下属出现工作失误时,领导不顾场合,当着众人的面大加指责,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权威。结果是,表扬没有效果,下属认为自己的成绩没受到重视,而批评招致员工和自己心理距离越来越远,沟通出现不畅,甚至出现逆反心理。尽管是著名高校,工作体面,工资颇丰,这个朋友还是离职了,去了工资更低的单位。
估且不论她的决策是否正确,此事无疑向人昭示,人的追求是多元的。收入、尊严、快乐,都是人的追求。管理者不要认为对下属赏罚分明就够了,还需要照顾下属的面子。如果需要下属和自己一条心把事情做好,管理艺术必须考虑。
曾国藩在谈论人生的三大乐趣时,提到其中一乐是“宏奖人才,诱人日进”。请注意这个“诱”字,不是“逼”人日进。没错,进步是好事,居然还需要别人“引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