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宏观环境不景气时,当竞争对手很强大时,聪明人都学会持久战,学会暂且认怂。
战争中,如果有绝对优势,可以直捣黄龙。但如果没有明显优势,甚至处于劣势,那么必须是持久战,只能先剪除枝叶,扎稳脚根,与敌相持。
抗日战争打了八年,太平天国战争打了十四年,都是持久战。事后回顾起来,一目了然。然而,身处当时的环境中,由于对敌我双方的评估不够,或者思想过于教条化,往往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。
比如,毛主席为什么要写《论持久战》这篇文章?因为有两种极端的观点:轻敌的速胜论和悲观的投降论。身处其中,看清形势,并不容易。
咸丰皇帝为什么这么看重围在南京城外的江南大营?为什么总是催促曾国藩出兵东进呢?因为他是二三十岁血气方刚的青年,急于取胜,觉得打仗要直击根本。太平军的根本在南京,别的地方都是枝叶。打仗,不要舍本逐末。咦!听起来不错。但是前提不成立,那就是太平军并不弱,而是很强大。所以,曾国藩是对的。先易后难,顺江而下,步步为营,先夺取周边城市,最后打下南京城。
从战略思想上,曾国藩的战略和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是一样的。
推而广之,华为的发展,沃尔玛的崛起,都是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。
农村和城市的本质区别,是容易和困难。先易后难,基本上是多数弱小企业壮大的通用方法。
仔细思考林毅夫教授的经济发展战略,其实也是这个道理。赶超战略,六十年代大炼钢铁,搞大跃进,不就是想着直取中原吗?教训非常惨痛。老师所倡导的,是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,积累实力,徐图自强。我领会林毅夫老师的经济理论,并非从经济模型出发,而是从实践出发,从更广阔的背景出发。
其实,道理都是相通的,一通百通。
投资也是个持久战。不能梦想一口吃成胖子。比如说现在这个股市行情,绝对不会有大行情,因为利空不少,空头很强大。如果希望一个月赚很多,重仓吃个大波段,基本无望。现在还不是直捣黄龙的时候,现在要靠一些小胜,不断积累起来,稳稳的落袋为安,然后再找准机会买入,打个小仗。如果是职业做投资,在空头强大的情况下,就该树立持久战思维,小步前进,这么做。
联系到企业战略管理,不妨以分众传媒和新潮传媒为例。我的中学师兄、新潮传媒的创始人庞升东最近(2019年1月)表示要“阶段性认怂”。我觉得是非常明智的。虽然不在电梯广告行业,但是我明白分众传媒很强大,而且阿里入股后更强大。新潮传媒如果要短时间战胜分众,比较困难。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,节省点子弹,不要意气用事,阶段性认怂是一种智慧。
看看一直不认怂的ofo,现状又如何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