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这样的男人必须具备两种素质
首先,他的人生兴趣点不在美色上,做人不是追求“老婆孩子热炕头”,而是有更高的理想,兴趣比较广泛高雅。比如,江西南昌就发生过一件真实的事,有位兴趣十分高雅的王先生,因为跟哥们聊天,探讨人生,谈得兴起,一夜未归,把结婚的日子给忘了。洞房花烛夜,让新娘独守空房。顺便提及,那位跟他聊天的朋友是个道士,叫许逊。
其次,他要有线性思维而不是发散性思维,或者说认死理,一根筋。他认为谁最美,谁就最美,雷打不动的。比如那位王先生,喜欢看书,看到“格物致知”这个章节,他就坐在竹子面前“格”了三天三夜,一无所获,结果病了。他虽然是文科生,却有理工科男的执拗。怪不得很多美女找老公都喜欢学理工科的男生,比较靠得住。
大凡能做到以上两点的男人,基本上逛街可以不看美女,至少能少看几眼。
事实上,王先生虽然忘记了大喜之日,结婚之后对妻子却非常专一。妻子诸氏一直不能生育,这在古代是很严重的事,可王先生一直和她恩爱相伴,没有娶二房,直到王先生五十多岁时,诸氏过世后,王先生才娶了继室张氏。57岁那年,王先生与世长辞。
忘了交代,这位王先生的全名叫王守仁,现在一般被称为“王阳明”。
王先生之所以如此专情,还有一个绝密武器,叫不动心理论,十分值得广大男士学习。当然,女士也是可以学习的,最大功效就是上街能够专心购物,不看帅哥。
二、不为美女所动的理论基础
所谓不动心,就是面对赞誉不高兴,面对诋毁不生气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以一种平和的、超脱的、沉着冷静的态度看待一切外来刺激。外来刺激当然也包括美女帅哥这种视觉冲击因素在内。
在利益和损害面前,经历重大变故,遭受屈辱,有几人能不愤怒、不慌张?而王阳明认为,可以通过修炼内心的力量,达到不愤怒、不慌张的境界。
“当利害、经变故、遭屈辱,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、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。”
其实不动心是个老话题了,几千年前的孟子就强调过。孟子说上天将降大任于一个人的时候,必定先给他一点颜色看看。“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”,目的是为了让他“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”,最终修炼出“不动心”的境界。
如果此心不动,不被外物所迷惑,就如一面明镜,但凡物来,必能照到,从而做出正确的反馈。这就是“此心不动”的含义,也是王阳明所谓“致良知”的最高境界。
老孟说:“我四十不动心”。老王虚岁37岁时,在贵州,自认为基本能对荣辱得失做到不动心,除了生死。
“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,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。”
王阳明以一种超脱的态度对待一切,以致于有些人怀疑他是佛教理论。关于这一点,老王是坚决否认的,咱可是正儿八经的儒家传承!
三、不动心则事业成
不动心理论的副产品就是事业成功了。
要论古代读书人在战场上指挥若定,你可能首先想到诸葛亮。然而,《三国演义》里面的细节是文学创作,而王阳明的平定叛乱的细节很多都是正史记载。
史载,仅仅用了四十几天,王将军就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。奇谋妙计,层出不穷,而且还是以少胜多。以后的赣南剿匪行动中,王将军也是百战百胜,以致于“王阳明”三个字就是武器。有些土匪扛了一阵子后,听说是王阳明领队,干脆就直接投降认输了。
当弟子问及王阳明的军事秘诀时,他回答了八个字“此心不动、随机而动”。意思就是,没事的时候,我的心平静如水,不躁动;一旦机会来临,敌人的破绽露出,我的理性就开始工作了。
不得不承认,在心理素质和具体战役指挥上,王阳明远远超过了曾国藩。
曾国藩消耗了十几年,胜仗败仗间或着出现,才平定了太平天国,心惊胆战,打得很累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“心已用烂,胆已惊碎”。围攻南京的时候,曾国荃在前线,曾国藩在后方。曾国荃没空给哥哥写信的时候,曾国藩收不到消息,常常失眠,不够淡定。所以心理素质不够的曾国藩,打仗从来没有奇谋妙计,只有结硬寨、打呆仗而已。
如果投资股票,曾国藩可能做不好短线交易,只能做长线投资。而王阳明心理素质过硬,有可能是短线高手。怪不得很多短线游资都来自浙江,莫非这些游资还经常看本地大儒王老师的《传习录》?
曾国藩这招,虽然杀伤力不大,但模仿起来比较容易。王阳明的方法属于大招,但学会还需要一番功夫。
结语:如何修炼不动心
这不动心的功夫,不是说说就可以的,需要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练,才能安静的时候有定力,动态的时候也有定力。
“人须在事上磨,方立得住;方能静亦定,动亦定。”
比如,在挤公交的时候被人踩了一脚或者被人骂了一顿,磨练的机会就来了。不气不恼才显修养。至于如何回敬,是另外的问题。又比如,工作做得好或者彩票中奖了,被朋友同事羡慕嫉妒恨,磨练的机会又来了。不沾沾自喜,才能对得起王老师的期望。至于获奖感言怎么说,是另外的问题。
重点来了,当一大波美女或者帅哥向你走来,如何应对?是喜是忧,想想王老师,您看着办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