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乱花渐欲迷人眼
春节后股市连续上涨,截至今天(2月18日)上证指数已经回到2750点以上。是不是牛市回来了?
刚刚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熊市,一转眼居然听到牛市的声音了,我得出来说道说道。
股市一涨,就有牛市的声音,股市一跌就说熊市漫漫无绝期。在自媒体发达的时代,很多人为了吸引眼球,故意夸大观点,语不惊人死不休嘛。如果你看着网上的观点炒股,会越看越糊涂,往往会追涨杀跌。
二、牛市回来了吗?
牛市是不是回来了?这个问题非常容易回答。牛市的两大条件,要么盈利强劲增长,要么流动性泛滥,必须至少具备其中之一才会有牛市。古今中外,概莫能外。
首先,企业盈利是否开始强劲复苏?没有。这点是显而易见的,不必赘述。
其次,货币供应量是否大水漫灌?也没有。这点必须多解释一下。最近有些文章经常用的标题是“天量信贷”,意思是1月人民币贷款新增数量达到3.23万亿,属于历史新高。听口气,好像信贷市场发生了什么大事。其实经济在增长,每年的新增贷款都是在增加的,每年的1月份的新增贷款通常都是历史新高。比如2018年1月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.9万亿元,也是历史新高。翻看过去几年的新闻,就一目了然了。
关键是增加的速度才有意义。数据显示,一月份的人民币贷款存量的增速达到13.6%。这在2017也发生过,2016年有好几个月该指标的增速更高。所以2019年1月的信贷数据并不异常,并不是一件特别重大的事情。
从长期看,股市的波动和企业的盈利密切相关,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,而经济增长和信贷市场密切相关。但是短期看,股市的波动和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密切相关,信贷市场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。有些解释股市的文章,甚至划分出长期信贷和短期信贷,进行深入研究,力图解释短期波动,似乎有些勉强。当然,证券分析师的日常工作是无可厚非的。
三、近期股市为何上涨?
作为买方投资者,与其在红红绿绿的K线图上琢磨,浪费大好青春,消耗生命,不如做点有积累性的工作,比如读读历史,锻炼身体,孝敬父母等等。如果实在要理解最近股市的反弹,这个解释可能比较合理:传统的春季躁动+外资流入。
每年春季都是国内流动性比较宽松的时候,所谓草长莺飞二月天,根据过去几十年的经验,股市在这个季节通常不会太差。这就是老生常谈的春季躁动,与企业盈利的基本面关系并不大。
今年的春季躁动还夹杂了外资大量流入的因素。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截至2月15日,经过沪港通、沪深通两个渠道流入的北上资金达到926.06亿元。而2018年北上资金累计流入A股一共2942.18亿元。两个月不到,就实现了去年三分之一的流入量,这是正儿八经的异常数据。这些资金是直接影响股票市场供求关系的,比信贷市场更加有解释力。北上资金是外资的一部分,还有大量的外资是通过其他渠道,比如QFII,流入国内市场的。当然北上资金,也有一部分是假外资,但是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外资的比较好的衡量指标。
四、那么外资为什么要大量流入呢?
首要理由是美国股市大幅反弹之后,海外资金觉得美国股市风险不大,敢于在新兴市场下注。这就好比一个富豪有钱了,给小妹的钱也多了。毕竟,中国股市跟美国股市比起来,还只是个小妹嘛。热钱流动的原理并不是美国股市有机会,热钱就转向美股,中国股市有机会,热钱就转向中国股市。中美股市还没有到平起平坐的时候,美国股市是大佬,中国股市是小妹,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次贷危机之后中国股市跌得更惨了。
另外一个理由,可能是赌中美贸易谈判成功。中美贸易谈判正常的话,本月底会有结果。目前来看,周末美国代表谈被中国的最高领袖接见了,可能是一个积极信号。于是各路人马都在赌月底的好消息。
在对上述现象作出了解释之后,有些风险点就不得不防。第一、假如贸易谈判再次延期,短期内就没有贸易利好了。第二、美国股市如果调整或者汇率如果不稳,外资都会撤离。第三、两会期间如果政府宣布的GDP增长目标低于6.5%,或者干脆不设增长目标,市场将作何感想?尤其是第三点,有经济学家认为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。
结语:小心驶得万年船
总之,没有盈利增长支撑的股市反弹,必须谨慎对待,各种不利因素都可能造成大幅回调。在操作层面,尽管浦来德基金已经几乎回到了历史最高点,尽管心情有点小开心,我还是不急于弯道超车,宁愿做一回缩头乌龟,所以大幅降低了仓位。另外,在操作层面上,强烈推荐读读咸丰四年末和咸丰五年初期的《曾国藩家书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