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这个问题,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都有自己的答案。
作为经济学科班出身,又经营着自己的企业,对此问题有些体会。
一、经济学理论对企业的理解
在经济学理论里,企业只是一个利润最大化的组织。成本和收益是企业要关心的全部问题。
制度经济学家科斯认为,公司就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而成立的组织。
但是,经济学理论仅仅是学者为了研究宏观经济而产生的一种简化。经济学理论的产生自亚当斯密探讨国民财富增长而开始。
所以,经济学理论的初衷不是教人如何经营企业,而是教人如何管理国民经济。
至于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,比如定价、产量,仅仅是企业经营的一小部分。
一个理论的初衷,这就像人的基因一样,影响非常大。
二、我的理解
通过多年企业经营,从实际出发,如何看待企业更准确呢?
以我的观点来看,企业就是帮社会的一部分人创造价值。为了长期地实现这个目的,必须盈利,必须管理好。
盈利和管理是为创造价值服务的。利润最大化,不是企业家的出发点。我觉得,企业能帮助社会解决问题是第一重要的,至于利润,较高就够了。
如果一个社会的企业家被教育成把利润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,那么将是非常可怕的社会。
比如,我的基金公司,其目的是帮客户创造长期稳定较高盈利的一种理财方式。如果我过分追求一个阶段的利润最大化,就会对短期的投机性小机会过于在意,甚至容易游走在灰色地带,反而不利于基金使命的实现。
就像一个政府官员,其追求的短期政绩和长期效益可能是矛盾的。
比如一个餐厅,如果过于追求利润,可能会以次充好,在吃不死人的情况下使用地沟油。餐厅首先是要追求产品品质,让客户觉得好吃,只要不亏损,赚多赚少是放在第二位的。
三、曾国藩的启发
这也是曾国藩拙诚思想给我的启发。所谓“诚”,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出发点,即思想动机。
曾国藩创办湘军,不是喜欢军事,而是为了维护孔孟之道,维护国家统一。所以太平天国被平定后,他迅速裁撤了湘军。那些将军们可能想着继续打仗,但曾国藩考虑的是全局。
而太平天国运动,一开始打着为老百姓谋平等的口号,所以受到广泛支持。但到了后期,天朝田亩制度没有落实,初衷被放在一边,领导人一味追求个人享受,造成内讧,最终走向灭亡。主要原因是领导层不够诚。
在湘军内部,最有战斗力的是罗泽南部。因为罗泽南对士兵的思想教育特别重视,白天打仗,晚上讲政治课。罗泽南去世后,部队交给李续宾带领,也是百战百胜。
在太平军内部,最有战斗力的是李开芳部。这支部队以广西起义的老兄弟为主,对天国理想特别当真,从南京开始北伐,差点端了清廷老窝。
在战场上,每个将军和士兵如果都把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,则都会成为机会主义的骑墙派。每次打仗时士兵们先算算,取胜的概率,不可能打硬仗。
如果首先是为了追求利益走在一起,在阿里巴巴初创的困难时刻,马云为什么固执地不做游戏呢?华为为什么一直不做互联网和房地产呢?因为在马云和任正非眼里,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事:为社会创造价值!
四、结语
彼得德鲁克说,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。愿意帮社会改善生存环境、工作环境,是一种善意。
他说得非常正确!
企业的本质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!利润最大化只是一个辅助目标。
企业家要做的是激发和释放员工的善良和潜能,创造价值,为社会谋福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