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金融企业中,风险控制部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职能部门,通常大的金融企业都会设一个首席风险控制官。比如,平安集团就同时设有首席风控官和副首席风控官。如何做好风险控制,是金融企业绕不开的课题。
曾国藩的生平故事,对金融企业来说,其最大的启发价值正是在于风险控制。如果说晚清时期,天朝有一位首席风控官的话,那非曾国藩莫属。
曾国藩是一位十分典型的风险厌恶者。曾国藩说自己有三畏:“畏天命、畏人言、畏君父”。所谓天命就是上天的命运,人言就是群众的流言蜚语,君父就是皇帝的圣意,这三者都是不确定性因素,不得不防。
总的来说,曾国藩的风控措施表现为以下几各方面:
(一)建立优质防火墙
曾国藩的湘军每到一地,总是不着急进攻。进攻是什么,不知道,先挖坑再说。找个风水宝地,背山靠水,撸起袖子开始挖坑,挖好了坑再筑墙,筑了墙还修篱笆,把自己给围在里面,也把敌人给围在了外面。这就是著名的“结硬寨,打呆仗”。
你也不能说他死板,从风控的角度上来说这倒也是一条妙计,先给自己建好防火墙。就算我不打出去,外面的人也进不来,也伤不到我。你要是强行攻打我,我就让你耗费更多的财力物力。而我,稳坐高墙之中,喝喝茶,写写字,发型都不会乱。
再加上我有水军控制长江航道,有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,耗也能把那些没有风控还疯狂花钱的对手盘耗死。
(二)严格防范职业伤害
曾国藩作为风险厌恶者,最不喜欢工作过程中的工伤事故,比如断胳膊少腿的,丧命就更别提了。他这样描述攻城的风险:
“攻城极无把握,扑勇者紧通城根,往往被火药烧伤;浮滑者并未近城,自欺欺人,徒伤扑者,故余不肯为也。”
那么他要做的就是把攻坚战变成进攻中的防御战。首先要先立自身于不败地位,再给对手施压。同治初年,湘军的壕沟绵延不断,坚固难破,愣是在南京城外建了个外城。毕竟湘军围困了南京城也不是一两月的事,那可是两、三年哪!这么大的项目,工作人员怎么也要有住的地方吧,不能总待壕沟里,吃喝拉撒也得体面。餐馆呀,货铺呀、配套设施都得跟上。
太平军士兵百思不得其解:本来是跟我干架,怎么到我的地盘上搞建设做房地产了?这还了得!在这种情况下,太平天国的援军攻不进来,城内的守军也出不去。这真的是让天王洪秀全一夜愁白头,服毒草自尽,还是天堂清净,去找他“哥哥”耶稣去了。
(三)优化资金链管理
世界上的两大痛苦是“人死了,钱还在”和“人还在,钱没了”。
曾国藩深知,军事统帅在战场上经常遇见的是第二种痛苦。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,对于军队来说,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至关重要。这里就不得不提曾国藩建立的一个名为“粮台”的机构。
湘军创立之初,曾国藩吃尽了粮草不足,军饷不够的苦。本来打仗就是件苦差事,还没有钱,可不是要造反吗。从劝乡绅捐款,发展至收买路钱的厘金局,曾国藩把湘军的粮草链管理得妥妥的。晚年曾国藩回忆:“东南用兵十年,全赖厘金一项支持”。
平定太平天国之后,左宗棠和曾国藩的关系一直不好。当左宗棠被派往西北,去收复新疆的时候,最担心的是粮饷供应。虽然清廷举全国之力给左宗棠提供粮饷。但是很多省份经常拖欠西北军的粮饷,只有曾国藩所管理的两江地区提供的粮饷最及时、最充裕。
收复新疆的历史功劳记在了左宗棠的名下,而人们往往忽视了左宗棠背后那个男人,供应链专家曾国藩。
(四)给思想装上杀毒软件
每次升官之后,曾国藩都会内心一阵喜悦:皇恩浩荡呀!但是很快,另一种情绪就占据了主导:我可不能骄傲啊!第一,千万不能有喜悦之情流露在脸上,那样别人会嫉妒;第二,家里人也不能太高调,招人非议。
比如,1845年,曾国藩承蒙皇帝厚爱,被提拔为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。这一升官,曾国藩感到十分意外,有一种彩票中奖的心情涌上心头。但作为风控专家,冷静下来之后,内心感到隐隐不安,他飞快地给家里人写信,说要把功劳归为祖父积德,再三告诫家人,不可因他的升官而妄自尊大,而且希望家人经常写信劝自己冷静。
“余蒙祖父余泽,频叨非分之荣。此次升官,尤出意外。日夜恐惧修省,实无德足以当之。诸弟远隔数千里外,必须匡我之不逮,时时寄书规我之过,务使累世积德不自我一人而堕。庶几盈保泰,得免速致颠危。诸弟能常进箴规,则弟即吾之良师益友也。而诸弟亦宜常存敬畏,勿谓家有人作官,而遂敢于侮人;勿谓己有文学,而遂敢于恃才傲人。常存此心,则是载福之道也。”
他如此谨小慎微如履薄冰,倒也不是空穴来风,而是钻研历史得出的结论。他看到其他的官员都因“一是傲慢,一是多言”最后断了自己的前程,可不是要提醒自己谦虚谨慎吗?
(五)及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
企业在收购过程中,高于净资产的部分,会形成商誉。商誉太高了会形成商誉减值风险,就像2019年1月中国资本市场,大量上市公司商誉暴雷。虽然曾国藩没有读过现代金融理论,但他懂得一个人的名誉,就好像商誉一样,一旦计提减值,后果不堪设想。
所以,曾国藩虽然很清廉,但是不要清官的名誉;虽然经常做慈善,但不要慈善家的名誉。他行善从来都不会刻意让别人知晓,还常常借用他人的名义。一方面来说,是因为太过张扬也许会被别人认为是在作秀,另一方面也是担心获得好名声之后会被皇上怀疑假借行善收买人心。而低调行善,既保护了受助人的心理,也完成了为自己积攒功德的目标,还不会遭人非议,惹祸上身。
其行善心思可谓缜密,与当代慈善界的“行为艺术家”陈光标形成鲜明对比。
(六)不愿后辈进入高危行业
天下父母,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升官发财?而曾国藩却反其道而行,这是为什么呢?他曾明确表示:“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,余不愿为大官,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”,“尔曹惟当一竞读书,不可从军,亦不必作官”。
曾国藩一生在宦海中沉浮,看清了当官是个高风险的行业,所以劝后世子孙多读书,明事理。这一控制,效果明显。经历了六七代的曾氏子孙,不管朝代如何更替,总是人才辈出。这不得不让人由衷地佩服:这位大清首席风控大师竟然可以在一百多年后,闭着眼睛,对家族子孙进行隔代风控!
结语:风控是企业生存之道
今天(2019年3月29日)浦来德天天开心对冲1号基金实现了翻倍。在过去的四年间,经历了多次股市暴跌,但是基金仍然可以年年赚钱,主要还是风控做得相对较好。而有一些大型私募基金却在几轮股市暴跌中伤痕累累,这是风控不到位的结果。
2008年,美国次贷危机中,有150多年历史的大型投行雷曼兄弟,竟然破产。1998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合伙的著名对冲基金——美国长期资本公司,因俄罗斯国债违约而轰然倒塌。历史一再表明,风险控制就是金融机构的生命线,风险控制能力就是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。
比尔盖茨说过:“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。”企业越大,危机意识就要越高,风险管控就要越严格,要始终拥有一颗如履薄冰的心。
学习曾国藩的风控意识,永远都不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