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夜,洗完澡,坐在沙发上,顺手拿起王阳明的《传习录》,翻到一句“是有心求异,即不是。”
这句话的背景是在朋友指责朱熹的时候。对朱熹的某些观点,王阳明是持否定态度的。但是当朋友一味指责朱熹的时候,王阳明却说不能刻意挑刺。王阳明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种正确的观点,并非以批判为目的。
包括我自己在内,很多人年轻的时候,喜欢批判别人的观点,以发现别人观点的漏洞或者错误为乐趣。仿佛发现了别人的缺点,能彰显自己的智慧。也许会以一种客观公允、学术探讨的面具为自己开脱。然而,终究是一种嫉妒心理在隐隐作怪。
曾国藩说:“善莫大于恕,德莫凶于妒”。别人的错误,该宽恕就宽恕,即使不宽恕也没有必要经常提及。彰显别人的错误,也是一种小鸡肚肠的表现。
两位圣人一位批判朱熹,一位尊崇朱熹,却在做事出发点上,在格局和胸怀上,如出一辙。值得后辈学习效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