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天才,可以崇拜,却难以模仿。比如金庸小说里的东方不败,练过葵花宝典,神功盖世,但是他的武功谁也学不会。现实中,有些人的智商就是高。看过《最强大脑》吗?选手个个智商卓绝,就连评委都惊出了双下巴。
智商可以学习吗?遗憾地是,智商很可能是与生俱来的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研究发现,智商超常的儿童与一般儿童的DNA存在明显差别。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是天才的代表。这位物理学家在世的时候,就有别的科学家记录了他的脑电波。1955年爱因斯坦去世后,他的大脑作为研究材料得到了保存。科学家研究发现,爱因斯坦大脑中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比例明显高于常人。看来,即使智商不完全取决于遗传基因,至少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先天影响。
必须承认,大多数人都是智商普通的人,同时又不恰当地希望成为高智商的人,或者认为自己比较聪明。对大多数人来说,要模仿的要学习的恰恰不是那些特别聪明的人,而是那些特别勤奋细心而有成就之人。
曾国藩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特别聪明的人,但是他十分细心。他说,自己虽然没有高明的天资,但可以是一个精明的人,因为精明可以靠勤学好问得来。勤学好问,就像一个显微镜,可以让他看到最细致的地方;也像舂米,可以一遍两遍地去粗取精。
“明有二端:人见其近楼则所见远矣,登山则所见更远矣。精明者,譬如至微之物,以显微镜照之,则加大一倍、十倍、百倍矣。又如粗糙之米,再舂则粗糠全去,三舂、四舂,则精白绝伦矣。高明由于天分,精明由于学问。吾兄弟忝居大家,天分均不甚高明,专赖学问以求精明。好问若买显微之镜,好学若舂上熟之米。”
对于曾国藩来说,细心就是他的日常。有一次,曾国葆画好了自己的军营图,寄给哥哥查看。曾国藩用他的三角眼审视一番后,那些潜藏在细节深处的风险就出现了。第一、这军营前后都有河,也不知道两条河的深度和宽度,敌人会不会涉水而过?第二、把军营的占地面积设置得这么大,军情紧急的时候顾得过来吗?
“江东桥河,在季弟各营之前面;大胜关进口之河,在季弟各营之后面,此两河宽若干尺?深若干尺?可踹浅以渡否?……十营占地颇广,事急之际,季弟岂能一一照顾?该处为全军粮路所在,两弟细细审查一番。”
关于曾国藩细致谨慎的案例数不胜数。最令人钦佩地,虽然身为学霸,曾国藩始终把自己当做普通人,没有追求巧妙和聪明。历史上,与之形成鲜明对比,有些自认为聪明的人,却因为不够细致严谨而遭遇失败。比如《三国演义》里面的蒋干自以为聪明,盗走了周瑜的书信,没想到中了周瑜的反间计。
看来,还是把自己想得笨一点好。笨人就下笨功夫,把事情做细做好,至少有所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