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为学之方,无过主敬之要,主敬则百病可除。”
点评:出自道光二十年的《曾国藩日记》。这一年,曾国藩刚刚经历各种考试挤进翰林院,志得意满,经常和好友一起聚会。京城连续大雨,好友郭嵩焘被困在曾家两天了。这天中饭后,雨过天晴,两人心情舒畅,出门来到了陈岱云家,一番闲聊。从陈家出来,觉得意犹未尽,两人又去了黎樾乔家。大家聊起学问之道,认为做学问还是要主敬才行。
什么叫主敬?朱熹认为,“只收敛身心,整齐纯一,不恁地放纵,便是敬。” “心中若无一事,便是敬。 整齐收敛,这身心不敢放纵,便是敬。”主敬,就是要不放纵自己的身心,外表整齐,内心纯一。作为程朱理学的门人,曾国藩在朋友家谈主敬,大概也希望自己少一些放纵,专心做学问吧。
现代人谈“敬”,往往只是对其他人或事而言,比如敬酒、敬老、敬业。殊不知,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也可以像敬天敬地敬长辈一样,充满“敬意”。敬自己的身体,则可以养生,塑造健康体魄、甚至美丽身材;敬自己的心灵,则可以养心,让思路如指示牌般清晰,头脑像孙大圣般灵活。或许人生最酷的,不是放纵自我,而是收敛身心,敬畏自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