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困时切莫间断,熬过此关,便可少进。再进再困,再熬再奋,自有亨通精进之日。不特习字,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,打得通的,便是好汉。”
点评:出自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曾国藩家书。这是曾国藩对自己儿子曾纪鸿的劝勉。在信中,对于曾纪鸿学习柳帖《琅邪碑》这件事,曾国藩用自己习字的经历,通过习字历时之久、过程之艰辛来勉励曾纪鸿,熬下来就能够有所精进,并且点出不仅仅是习字这件事,做什么事情都有“极困极难”的时候,只要能够坚持下来,打通了,就能有所收获,就是好汉一个。这其实是贯穿曾国藩生命长河的人生哲学。曾国藩起点不高,出生于平凡的家庭,考了多次才考上秀才。1851年太平军起义,带着杀马特的红包头造型,来势汹汹无人可挡,清朝政权岌岌可危。曾国藩组织团练带兵平叛,在十一年的奋战中,多次陷入困境甚至绝境,然而他坚信“打得通的便是好汉”的人生哲学,结硬寨打呆仗,步步为营,挽救清朝廷于风雨飘摇中。
人生苦难繁多,有人坚持,有人退缩。如今讲究快节奏的社会,机会多诱惑多竞争也多,可在这样一个复杂喧嚣的环境下,有多少人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?在遇到困难的时候,有些人就萎靡不振,觉得自己已没有希望了,选择了放弃。有的自暴自弃,怼天怼地怼空气,有的觉得“城里套路深,我要回农村”,此路不通选择走另外的路,而后在另外的路上遇到困难,就又收拾包裹走人,最后兜兜转转,一无所获,在任何领域都只是个outman,身无长物。别人是条条大路通罗马,他们是浅尝辄止,条条大路走一半。这些人终其一生也无法体会到在经历“山重水复疑无路”的艰辛后,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惊喜。
追溯古代,放眼现今,不管是带兵打仗平定叛乱,还是运筹帷幄创建家国,亦或是读书、习字、学乐器等等大事小事,只要目标坚定,耐得住性子,坚持下来,一步一个脚印,通常能有所收获,成为打得通的好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