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精神愈用而愈出,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;智慧愈苦而愈明,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。”
点评:出自咸丰八年四月初九日的曾国藩家书。彼时的曾国荃远在吉安带兵,曾国藩在家中时常听闻别人对弟弟的称赞,对此感到很高兴,也希望在吉安声誉极好的弟弟能够治军有道,坚持不懈,善始善终。曾国藩为兄亦如父,他知道吉安的战况不可能一帆风顺,万一出现困难怎么办?要给弟弟打上心理上的预防针。他告诉弟弟“能战”、“爱民”、“和协上下官绅”的治军之道,愿弟弟兢兢业业,尽心努力,补救自己先前的过失,也为九泉之下的父亲增添荣光。他还说,精神这个东西越用越有,不要因为身体向来虚弱而过于爱惜;智慧这个东西越经历苦难越会明白晓畅,不要因为境遇偶尔不顺就突然沮丧。
历史上有东晋名将陶侃搬砖的故事。已是高官的陶侃每天坚持搬砖,早上把砖头搬出屋子,晚上又搬回去,别人觉得他在做无用功,问他:“你为什么这么折腾呢?是不是传说中的吃饱了撑着?”他说:“要是贪图安逸,平时生活太过悠闲,恐怕体能下降不能胜任大事。”已经位高权重的陶侃不断磨砺自己,锻炼自己吃苦耐劳,体能愈用愈有,精神愈用愈出。后来苏峻之乱爆发,是他担任联军主帅,平息了叛乱。
意志经受磨练,才能更加坚强,打起精神做事,才能有更多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。长期不使用记忆,大脑记忆力会衰退,而人们推崇的记忆训练则是通过不断地锻炼记忆,来激发大脑的记忆潜能。精神也是不断使用才能越来越被激发出来。高考前各种模拟考试,其实是为了锻炼和保持考试精神状态,让学生们越考精神状态越好。精神和智慧,都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有限资源,而是越用越多,不符合边际产出不断下降的规律。
现今社会,有一些人过分爱惜自己,这不干那不干,没有学到曾国藩“精神越用越有,智慧越苦越明”的道理,在悠闲中日渐萎靡,一旦遇上挫折,束手无措,甚至一蹶不振。殊不知,遇到挫折的时候正是运用精神,提升智慧的好时候。此时抓住机会,在苦难中反复磨练,就有可能让自己在克服挫折后增长智慧,更加强大。
一个玻璃杯被风吹落地,碎了,这是玻璃杯的脆弱性。而大树在经历狂风暴雨之后,其根系在土壤中会抓得更深入更牢固,这就是大树的“反脆弱性”。一颗具有反脆弱性的心灵,会将磨练和苦难视作难得的机会,愈用愈出,愈苦愈明,不断长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