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凡与人晋接周旋,若无真意,则不足以感人;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,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,《礼》所称无文不行也。”
点评:出自咸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的曾国藩写给曾国荃的家书。他说,老九啊,和别人打交道,没有真情实意是不能够感动别人的;但只有真情实意而没有文饰,情意也无法表现出来,这就是《礼》上说的“无文不行”。曾国藩还回忆道,自己过去只讲真情实意,不讲究文饰,到处行动不便,最近才明白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。曾国藩用自己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了一条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:与人交往不仅要真情实意,而且要注重礼节形式,讲究文饰以传达自己的心意。简言之,就是既要真诚,又要会说话。
有个民间演义的故事。相传朱元璋做了皇帝,一个儿时小伙伴来找朱元璋,一见面就万分激动,在大殿上比手划脚地说:“万岁,还记得吗?咱俩以前天天一起放牛。有一次,我们在芦花荡里用瓦罐煮偷来的豆子,还没煮熟大家就抢着吃,结果打破了瓦罐,豆子撒了一地。你顾着从地上抓豆子吃,把红草根也吃进嘴里,被噎住了,还是我让你吞下一把青菜才把红草根带进肚子里.....”朱元璋没等他说完,羞愧难当:“拉下去斩了!”另一个小伙伴也来找他,一进大殿就大礼下拜,说:“我主万岁!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庐州府,打破罐州城。汤元帅在逃,拿住豆将军,红孩子当兵,多亏了蔡将军。”朱元璋心里高兴就封了他做大官。 其实两个小伙伴说的是同一段经历。只是后者说得委婉得体,勾起朱元璋的旧情,还让人听起来像是讲当年的体面事迹。而前者说得直接露骨,让九五之尊的朱元璋在大臣面前颜面扫地,把朋友见面的喜事活生生地变成了自己的丧事。
虽然只是民间演义,传递的道理却包含着深刻的世俗智慧。不只是古代,在今天仍有一些说话缺乏文饰的人。比如,你可能会见到一些人总是不顾场合,忽视他人情绪,口无遮拦,讲了伤害别人的话,还说:“我这个人比较实在,说话直,别介意。”这些人即使没有恶意,也可能因为过于直白而鲁莽无礼,让人渐渐疏远。也有一些所谓刀子嘴豆腐心的人,明明是为人着想,而说出的话总是犀利噎人,出于好意却容易让人误会、反感。真心实意地为他人考虑,却不注意表达方式,科学吗?其实语言是一门艺术,同一个内容,可以有多种方式表达。文饰是运用语言的一种技术,根据不同的场合、对象,考虑别人的感受,选择得当的表达,可能让你人际交往更加顺畅。例如提质疑给建议的时候,欲抑先扬,用委婉的方式,先肯定别人的优点再提出自己的意见,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真心实意,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。
真意+文饰,与人交往,缺一不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