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抵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,亦无完全无隙之交情。”
点评:出自咸丰十年八月十二日的曾国藩家书。在这封家书中,曾国藩先和弟弟谈论一些文人的清高,认为知识分子年轻时往往比较清高,其中有一部分人随着阅历的丰富可以变得平实。然后曾国藩感慨道,人无完人,就好像朋友之间的交情再好也不可能“完全无隙”。本来曾国藩并不是要谈论友谊的,这句话是被人才这个话题顺带出来的。而曾氏关于友谊的观点可谓深刻。
小学、中学、大学时期的最要好的朋友,还经常保持联系吗?现在哪里呢?回顾一下两人之间有没有过矛盾甚至争吵呢?小时候,觉得最好的朋友一定是亲密无间、无话不说、可以肝胆相照的,亲密的关系容不得一粒沙子。
什么是朋友?有一种观点认为,朋友不是在你困难的时候给你雪中送炭的人,而是在你困难的时候不对你落井下石的人。朋友不能被定义成“帮助你的人”,而是应该定义成“不伤害你的人”。这个观点听起来很残酷,但也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。降低对朋友的期望值,朋友才会越来越多;降低对友谊的期望值,友谊才会越来越久。
《庄子》里面经常用大树来打比方。一棵又直又长的树,总是被人砍了做家具,而歪歪扭扭的树不成材,也没有刀斧的砍伐。越是完美的艺术品,欣赏它把玩它的人也越多,于是破碎的风险也越大。友谊也是一样,越是出于天然人性形成的东西越可靠。容忍一些不完美,方能拥有相对完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