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致祥曰:‘孝致祥,勤致祥,恕致祥’。”
点评:这句话出自咸丰十一年三月初四的曾国藩家书。咸丰十年冬至咸丰十一年初,曾国藩每日都面临着军事危机,困难重重。咸丰十一年二月底,景德镇失守,形势则更为严峻。面对此次危机,曾国藩连写多封家书,派专人寄送,颇有几分交待后事的意味。在家书中,曾国藩对家人反复强调的是星冈公的八个字、“三不信”和他自创的“八本”、“三致祥”等家训。他怕自己万一遭遇不测,家族依然能保持兴旺祥和。“三致祥”中的“勤”是指自身应勤劳,另外的“孝”和“恕”则是关于他人的,对待长辈要孝顺,对他人要宽恕。曾国藩认为,拥有孝顺、勤劳、宽恕的品质的人,身边就像有祥云围绕,一切美好的事物才可能会接踵而至。
百善孝为先。身处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、一派祥和的气氛中,家庭成员的幸福感很高。一个孝顺的人,更容易把自己的感情迁移到社会其他成员身上,如《礼记》中所说,“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”,把别人的父母孩子也当成是自己的亲人看待。
勤劳的人,信奉的是脚踏实地的准则,不会游手好闲,沉迷赌博沾染毒品;勤劳的人,每天兢兢业业地耕耘着,体力脑力耗个干净,倒头就能睡着,睡眠质量也高;勤劳的人,努力时有付出感,收获时有成就感,整天都有充实感。
能够宽恕的人,面对矛盾时,选择以和为贵,化干戈为玉帛,创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。一个人就像一条鱼,人际关系就是水,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,水中的阻力小了,鱼儿游起来就更顺畅了。
孝致祥,勤致祥,恕致祥。有祥云围绕,还怕不能成功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