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凡与人交际,当求其诚信之素孚;求其协助,当亮其力量所能为。”
点评:这句话出自同治元年三月初八曾国藩写给九弟曾国荃的家书。这封信主要讲的是军饷问题,曾国藩觉得曾国荃有个官场陋习,就是每次求人办事都喜欢狮子大开口,大概当时官场上流行“法乎其上,得乎其中”准则,大家都觉得要求得多一些,才能得到正常的分量。就事论事来说,该行为没错甚至还很有效,但是久而久之,则会给人留下不真诚的印象。一直崇尚待人真诚的曾国藩并不赞同这种耍小聪明求人办事的行为。他告诫曾国荃,与人交往时,应该与他人能一直保持诚信的方面接触;求人帮忙时,要在他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求助。原句中曾国藩写了错别字“亮”,毕竟老人家经常用毛笔写那么多字,有时还在船上写,写个别错别字,才有真实感。
曾国藩批评的“官场陋习”,在现实生活中也随处可见。某些人求人办事时,先提出一个较高的请求,利用别人婉拒时的愧疚心理,顺势提出真正的请求,大多数情况下,人们都不好意思再次拒绝,因此请求便达成了。殊不知,也许这个请求对于他人而言还是有些困难的,是会给他人带来困扰的。这样的做法,一次两次还成,次数多了,便会被他人渐渐疏远。曾国藩觉得,日久见人心,一份真诚的形象才是最大的收获。另外,考虑到别人的能力范围而提出自己的需求,也是一种为他人着想的表现。
这封家书中主要讲的是求人办事方面,然而该句话的前半部分更为深刻,发人深思。
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人,无法用诚信来绝对评价。他可能在某些方面十分诚信,在某些方面却很不守信。比如有些人对待生意伙伴十分诚信,但是约会聚餐却经常不守信。如果因为一个人某方面的不诚信而全盘否定他,不与其来往,那恐怕世界上就没几个人值得交往了。还是曾国藩说得好,只与其诚信的方面交往,才能形成良性循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