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办大事者,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。满意之选不可得,姑节取其次,以待徐徐教育可也。”
点评:这句话出自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的曾国藩家书。在这封家书中,曾国藩谈论的是军队里统领人才太少了的问题。当时曾国荃的军队有一万八千人,除去他之外,便只剩下彭杏南,再无其他统领。曾国藩认为,就曾国荃现在的军队规模而言,应该要有两个统领,他们每人统领五六千人,曾国荃自己统领七八千人,这样军队就既能统一作战也适合分开战斗。因此曾国藩就告诉弟弟要早早提拔一些像彭杏南这样的人才,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。曾国藩还说,满意的人选是很难找的,不妨退而求其次,慢慢培养人才。这句话中的“替手”,不指替代曾国荃的人才,而是指替代像彭杏南那样仅次于曾国荃的人才。
如今,选择何种组织结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。有些企业领导者高度集权,最高领导一插到底,与普通员工之间缺乏过渡的高级人才,过于扁平化,领导者肩上担子很重,需要亲自处理大部分事务。有些企业选择高耸式组织结构,组织管理层次多,储备了较多高级人才,老板的左膀右臂好几个。当老板不在公司的时候,他们能为老板排忧解难,分担工作。前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,适合于人数少的企业,后种组织结构则适合人数多的公司。对于大公司而言,老板最好有多个仅次于自己的高级人才,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某个高级人才离职时,老板的意图无法贯彻的局面。
那么如何挑选人才呢?各企业都明白高级人才的重要性,但却经常感叹无人可用。曾国藩给出建议,退而求其次,慢慢培养。没有人生来就适合某个行业某个岗位的,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。领导们要做的就是慧眼识金,挑选那些有潜力的人才加以培养。能工巧匠之所以是能工巧匠,不是大自然专门为他们生产了又直又粗的好木材,而是他们自己善于发现和裁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