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若能去忿欲以养体,存倔强以励志,则日进无疆矣。”
点评:这句话出自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的曾国藩家书。它的意思是,人如果能够去掉愤怒和欲望以保养身体,存留倔强自强之气以激励自己,日积月累,则会进步无边。曾国藩之所以对曾国荃说这句话,是因为曾国荃之前写信给哥哥,提到自己身体不好,肝火太旺,肝病发作了。前线指挥官的身体可是非常重要的,体贴的曾国藩就开始给弟弟做思想工作,疏导情绪。不信佛的曾大人甚至还罕见地引用了佛家的养生之道“降龙伏虎”。所谓“降龙”,就是降心火;所谓“伏虎”,就是降肝气。曾国藩十分希望老弟能保重好身体。当然,前线指挥官的当务之急是拿下南京,于是他笔锋一转,说保养身体固然很重要,但“倔强”二字也不可缺少。所谓倔强,就是目标坚定,自强不息。曾国藩还说,他们兄弟俩从母亲那里继承的品德更多一些,母亲的很多品德都体现了倔强和自强。
有个成语叫“惩忿窒欲”,意思是克制愤怒和欲望。其中,“惩”的意思是以比较严厉的方式来克制自己,倘若做不到就要受罚。“窒”是阻塞的意思。然而,一味地惩罚和阻塞,结果可能是河水决堤,汹涌而下,带来更大的忿和欲。曾国藩在家书中用的并不是“惩”,也不是“窒”,而是“去”字。“去”可以理解为疏导,抛弃。虽只是一字之差,但却体现了不同的境界。若是完全按照曾国藩的字面意思来看,那么在人的心中本来就存在着自强之气和忿欲之情。一个人只须对忿欲之情按下删除键即可,像清空垃圾文件一样;对自强之气妥善保留即可,如对待心爱的纪念品一般。这是个多么简单的操作啊,既可养生,又能让人事业有成。
王阳明的心学主张心中自然有天地,心中天然有圣贤,人只要去除私欲的蒙蔽,即可让良知发扬光大。那么抛去什么私欲,保留何种良知呢?不能将小孩与洗澡水一同泼出去。而曾国藩的这句话就颇有些心学实操手册的意味了。王阳明是程朱理学的坚定批判者,其理论有点符合西方文化的个性解放哲学,因为尊重个人而颇得现代人的赞赏。曾国藩不仅是程朱理学的忠实拥护者,也是对陆王心学持包容态度,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曾国藩比王阳明更加博大和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