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莫怕寒村二字,莫怕悭吝二字,莫贪大方二字,莫贪豪爽二字,弟以为然否?”
点评:这句话出自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日的曾国藩家书。在这封信中,曾国藩明确批评了在湖南老家热火朝天地修祠堂的弟弟曾国潢。本来自己对修祠堂也挺热心的,但是看到弟弟把每个上代都修了一个祠堂,甚至还要为两个牺牲的兄弟修祠堂,曾国藩写信劝阻了,觉得太铺张浪费。曾国藩对弟弟说,你有廉洁正直的优点,就是不够节俭,不仅家常日用要节俭,而且“修造公费、周济人情”方面也应该节俭。接着,说话向来经典精辟的哥哥又冒了句格言:“莫贪豪爽二字”。
对自己很节俭,对别人热情好客,甚至大方豪爽。难道这也有错?细细想来,大部分所谓的豪爽,还真是不必要。比如,婚宴、寿宴、满月宴,本来是一个纪念活动,为了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。但是超过了一定的度,给人豪爽大方、铺张浪费的感觉,就有点变味了。客人得到的印象不是“热情”,而是“有钱”。主人主要在意的可能是体面,而不是喜庆了。甚至还有为了婚礼的体面而负债的,真不知道如此换来的面子保质期有多久。有位企业老板,借了很多高利贷,但是在交际应酬上非常大方豪爽,朋友们都觉得他“人不错”。然而最终,他以非法集资的名义蹲在监狱里。
当然,豪爽也有成功的。比如东晋政治家、军事家桓温就被称为“豪爽有气概,姿貌甚伟”。左宗棠也是出了名的豪爽。曾国荃也颇为豪爽。有一次,这两位豪爽人在一起畅谈人生,左宗棠问曾国荃:“老九一生得力何处?”曾国荃回答:“挥金如土,杀人如麻。” 左宗棠听了哈哈大笑说,你比你哥哥厉害多了!
而曾国藩身上,似乎从来没有见到豪爽气质。没错,曾国藩虽然位高权重,但是终身保持着知识分子本色,平淡朴实的,缺乏一股横溢的豪气。他重视别人的体面,也要面子,更要里子,他是理性的。“一掷千金浑是胆,家无四壁不知贫。”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发生在曾国藩身上。
到底豪爽是不是一个好品质?难以评说。不过有一点肯定,成功的豪爽人其实都是粗中有细。如果天性拘谨,还不如像曾国藩一样小心谨慎过一辈子,不贪求豪爽之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