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吾不望代代得富贵,但愿代代有秀才。秀才者,读书之种子也,世家之招牌也,礼仪之旗帜也。”
点评:这句话出自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的曾国藩家书。当得知侄子曾纪瑞考上秀才时,曾国藩十分高兴地表示“不希望代代都能富贵,只希望代代都能出秀才。”在曾国藩心目中,读书明理是根本,富贵是在此基础上衍生的产物。知书达理的秀才是“世家之招牌也,礼仪之旗帜也”,曾国藩认为知书达理比富贵更重要。这是曾国藩这句格言的第一层含义。第二,能否获得功名富贵,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,而且取决于很多外界因素,甚至是运气。而能不能读好书,学会做人的道理,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努力。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,这是曾国藩的话的第二层含义。第三层含义则也包括了谦逊的意思。为什么曾国藩不要求子孙后代考举人和进士呢?因为举人和进士的考试难度更大。与举人和进士相比,只要自己努力,考中秀才的几率更高。同时,将目标定在秀才,也免得给后代过高的要求,过大的压力。
一个人能不能大富大贵,不完全由自己说了算,但是业务能力强不强,则完全取决于自己。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,应该把精力和重心放在准备是否充分,方法是否正确上,而不应该只盯着结果看。一个走钢丝的杂技表演者,若是总想着表演结束之后赢得观众的掌声喝彩,想着获得丰厚的奖励,那在表演过程中就会分心,结果轻则表演不好,重则掉落下来。只有摒弃杂念,全神贯注于走钢丝的过程,才能获得一个好的结果。富贵功名也好,升官发财也好,穷困潦倒也好,平平淡淡也好,都是生活的结果,不是生活的本身。
什么才是生活的本真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