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诸君功夫,最不可助长。上智绝少,学者无超入圣人之理。一起一伏,一进一退,自是功夫节次。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,今却不济,便要矫强做出一个没破绽的模样,这便是助长,连前些子功夫都坏了。此非小过,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,起来便走,不要欺人,做那不曾跌倒的样子出来。诸君只要常常怀个‘遁世无闷,不见是而无闷’之心,依此良知,忍耐做去,不管人非笑,不管人毁谤,不管人荣辱,任他功夫有进有退,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,久久自然有得力处,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。”
点评:出自《传习录·下》。有一次王阳明在给弟子们讲学时谈到用功不能揠苗助长。王阳明说,天才是极少的,大家都是普通人,不能一步登天变成圣人,所以用功要循序渐进,坚持不懈。不能因为前些日子用功了,今日却不管用,就故作一副没有破绽的样子,这就像是走路摔了一跤,爬起来便走,装出一副没有跌倒过的样子。王阳明认为这不是小过错,用功时揠苗助长,不仅今日没有收获,还把以前花的功夫都给败坏了。
“揠苗助长”这个典故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》。孟子的弟子公孙丑请教孟子何谓浩然之气。孟子告诉他,浩然之气最为强大刚健,合乎道与义,是日积月累的正义所生长出来的。浩然之气的养成,一定要努力积累而不停息,心里不要忘记它,但也不能拔苗助长。宋国有个人担心禾苗长不高而把它拔高,忙碌一整天后心中洋溢着充实感和成就感。他回家对家人自豪地说,今天可把我给累坏了,禾苗终于长高了!啥情况?他儿子好奇地跑到地里一看,禾苗都枯死了。这个揠苗助长的故事几乎人人皆知,但是很少人知道孟子紧接其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,天下不拔苗助长的人太少了!“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!”
王阳明曾经是一个天才少年,但是他却说天才很少,教人循序渐进的道理。王阳明曾在其他讲学场合中说过,“我这里功夫不由人急心,认得良知头脑是当,去朴实用功,自会透彻”,这与孟子、曾国藩的说法出奇地一致。现代大多数人都说曾国藩比较笨,所以打仗就用笨办法,而事实是,二十几岁就考上进士的曾国藩自认为不够聪明,宁可采用看起来比较笨的办法。当大多数人在寻找终南捷径的时候,真正的天才都在循序渐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