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人于吃饭时,虽然无一事在前,其心常役役不宁,只缘此心忙惯了,所以收摄不住。”
点评:出自《传习录·下》。王阳明说,现在有的人吃饭的时候,即使没事,心里也是不安定,总想找点事,只是因为平时心中忙碌惯了,所以收不住心。
这句几百年前的话放在今天来看,同样适用。忙碌有被动的忙碌和主动的忙碌之分,特别是被动的忙碌,把人的心硬是拉扯到外在的事物上去,这种忙碌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,心处在前不着村、后不着店的境地,没有定下来。《大学》说:“知止而后能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一颗在觥筹交错中飘忽不定的心应该定于哪里呢?定于理想,定于良知上。
何处安放你的心?针对一些大忙人,王阳明还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小建议——弹弹琴,看看书,给心一些寄托。“琴瑟简编,学者不可无;盖有业以居之,心就不放。”不管忙还是不忙,心都在那里,澄明的,通透的,就像寺庙的钟一样镇定。没有撞击的时候,知道它积蓄着力量,可以惊天动地;敲响的时候,也不因发出惊天动地的响声而有所改变,只是原本就在天地间寂寞地伫立着。
“未扣时原是惊天动地,即扣时也只是寂天寞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