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生大病,只是一傲字。为子而傲必不孝,为臣而傲必不忠,为父而傲必不慈,为友而傲必不信。故象与丹朱俱不肖,亦只一傲字,便结果了此生。诸君常要体此。人心本是天然之理,精精明明,无致介染着,只是一无我而已。胸中切不可有,有即傲也。古先圣人许多好处,也只是无我而已,无我自能谦。谦者众善之基,傲者众恶之魁。”
点评:出自《传习录·下》。王阳明说,人生最大的毛病,就是一个傲字。作为子女而傲慢,必然不孝顺;作为臣子而傲慢,必然不忠诚;作为父亲而傲慢,必然不慈爱;作为朋友而傲慢,必然不诚信。因此,象和丹朱,这两个人都没出息,也是因为一个“傲”字。人心本来就是天然的道理,精明澄澈,没有任何污染,只是一个无“我”而已。心胸中一定不能有“我”,有就是傲慢了。古代很多圣人有许多的有点,也就是无我而已,无我自然就谦虚了。谦虚是各种善的根基,傲慢是各种恶的魁首。
人不可傲慢,是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。曾国藩也说,古今天下才华横溢的人之所以失败,大都是因为一个傲字。在龟兔赛跑的寓言中,明明兔子跑得快,乌龟跑得慢,兔子却因为傲慢丢掉了胜利。探索人傲慢的根源,王阳明说是因为心中有“我”,通俗地讲,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。社会是一个巨型机器,每个人作为一个零件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,人一旦太把自己当回事,就容易轻看了别人,抬高了自己,然后飘飘然不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,还对他人指手画脚,影响社会机器的正常运作效率。
傲慢,究其根本,就是人心中有“我”,急于展示自己的私欲。
那么人要如何才能做到谦谨不傲慢呢?王阳明也给出了答案。他说,省察克治的功夫是不能间断的,就像铲除盗贼一般,一定要有彻底根除的决心。“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,如去盗贼,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。”扫除心底急于展示自己的私欲,时刻进行自我省察,保持心中无“我”之态,就自然谦虚了。